發佈日期: 發佈留言

貝爾格弦樂四重奏-現場表演及唱片錄音

在2007年5月的最後一個周六,貝爾格弦樂團在轉換了中提琴手之後,第一次到港演出本人也與幾位好友一同到大會堂欣賞,當翻開場刊後有點差異,因很少見到外國樂團大膽地演出一些新的作品--今次的例外只是為了紀念去世中提琴手湯馬士.卡庫斯卡(Thomas Kakuska)

第一首是海頓(Haydn)D大調弦樂四重奏(String Quartet in D. Op. 20. No 4),聲量是足夠的,感覺也不錯,可是好像缺少了古典的美 還有,我相信這個組合需要多一點時間磨合,主觀覺得造句不夠自然筆者也有一個奇想,海頓的音樂有一份古舊的氣息,若他們用上長弓去拉,一定別有味道

到了第二部份,也正是主題,奏出了一首大家都比較陌生的作品-由里姆(Rihm)寫的極緩板(Grave)-這曲意景是非常深奧,予以表達他們對失去的朋友的懷念;當中有很多地方是表現零碎的記憶可惜的是,從現場聽眾有些差點睡著的反應,我相信不是很多人能夠意會到其中的點滴另外,中提琴和大提琴好像不是配合得太好,有兩段由中提琴轉到大提琴的音律,有點不自然的慢

小休之後,便是第三首比較長的貝多芬的著名四重奏作品。明顯地,貝爾格弦樂團是次的演出之中,這一樂章是發揮得比較好的可能是他們對這一樂章是比較熟悉,沒有太大的過失,只是音量少了一點,談不上驚喜;但還可以一個合理的速度和造句重現各個主題

講到這裡,令我想起以往的貝爾格弦樂團--在過去的日子,他們不凡的魅力,實在令人難忘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