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佈日期: 發佈留言

嬰孩與神奇的莫札特效應

嬰孩與神奇的莫札特效應 最近在坊問的唱片店的貨架上,有不少專為孕婦而設的古典音樂唱片,常見的大約有十多個系列。

寫這一篇的目的,主要是為3對快將為人父母的朋友夫婦找些賞樂資料;另一方面,也希望可以為天下間的準父母提供參考。

筆者其實仍是單身, 但由於對古典音樂的熱愛,所以得以寫這一篇文章去分析一下「莫札特效應」是不是像神話一樣的威力。

究竟莫札特音樂是否靈丹妙藥?又或者他的樂章能否令子女成為天才?

「莫札特效應」最早在1993年由加州大學爾灣分校(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Irvine)的研究小組提出,它原本並不是一份觀察莫札特對嬰兒影響的報告。加州大學的實驗指出,在考前聽幾分鐘莫札特奏鳴曲的大學生,在空間關係方面的考試上,表現比考前聽其它音樂家音樂、或是沒有聽音樂的學生還要好。不過這個效應只是暫時性的,大約只能持續10至15分鐘,而且至今仍備受爭議。

然而,媒體大力地宣傳「聆聽音樂好處多多,可以緩和許多身體及心理問題」等等;而「聽音樂可以讓寶寶變聰明」這種說法也正是從這十多年不斷地演變和「膨脹出來」。於是,全世界開始興起了一陣「莫札特風潮」,喬治亞州政府甚至在1997年明文規定,所有剛離開醫院的新生嬰兒都可以獲分發一片音樂CD,裡頭錄有許多鋼琴奏鳴曲及其它經典作品。不過, 有一點大家要值得思考,這一套論說,最大得益者一定是唱片商人。

雖然民眾對於這個音樂的神奇效果感到興奮不已,但能證明古典音樂可以讓人變聰明的科學證據卻是少得微乎其微。加州大學該研究小組的領導人就曾在福布思雜誌(Forbes)的訪問中提到,雖然他自己也相信,聽莫札特奏鳴曲可以讓腦袋對付數學問題時更有力,現實中卻很難找到證實古典音樂可以治療疾病、或是讓寶寶變聰明的證據。還有,在較後一段時間,阿帕拉契州立大學(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)卻沒有辦法作出加州大學「莫札特效應」實驗裡那樣的結果,他們發現,無論有沒有聽古典音樂,學生的考試表現都沒有因此有明顯改變。

雖然很少證據指出,莫札特可以讓寶寶變聰明--但還有不少醫生及科學家對於音樂的其它療效則很有信心。更重要的是,大眾都會覺得一試無妨。但筆者很希望指出坊間有關「莫札特效應」的報導,大部份都是誇大和誤導,千萬不要迷信聽音樂可以改變人的能力,小孩的能力大部份都是依靠成年人引導和訓練,才可得以健康的發展。

另一方面,聽音樂當然有很多好處。對孕婦而言,最直接的就是讓孕婦聽優美的音樂,可以直接使胎兒感受到音樂的律動,準媽媽也可以放鬆心情、安穩,心跳規律、血流速度、血管收縮正常,以提供充分的養分、水分,讓寶寶健康成長。再者,寶寶從小聆聽音樂的話,出生後比較不容易哭鬧,對提升EQ有相當的幫助。此外,早產兒聽古典音樂更可以睡得較長、增進哺乳量,也即是可以提早出院。請記著,準媽媽不要只用耳筒,應用音響設備調校到自己舒服的水平來賞樂;然而,胎兒要到六個月或以後才可感受到音樂和發展出聽覺,這也是值得注意的。

以下的兩只唱片,是本人打算送給朋友的:

在下面圖中所列的是坊間極少數專為懷孕婦女而設的唱片,當中有很多舒情的莫札特弦樂作品,對平服媽媽和寶寶的情緒有很大的作用。

另一隻是給予幼兒的,共有一系列的產品,分別是大家認為最能刺激大腦的音樂家如莫札特、韓德爾和巴哈。

最後,筆者必須重申一次,教育孩子是父母不可或缺的責任,不可以單靠聽音樂便可以「教好子女」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