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佈日期: 發佈留言

一篇非常難寫的樂評–韓德爾《彌賽亞》

回想2010年的日子,的確發生了很多事,過去的就過去了。在普天同慶的聖誕節,打算給大家介紹一下韓德爾(Handel)寫的神劇《彌賽亞》(Messiah)。

作曲家韓德爾在年青的時候,曾到訪意大利學習神劇;及後定居英國,繼續寫作,英國是韓德爾發光發熱之地。直到他50歲時,還沒有一首受人重視的作品,只可以轉到神劇的寫作上面,最後給後世留下之兩套不朽的作品《彌賽亞》(Messiah)和《參孫》(Samson)。

神劇彌賽亞,被音樂史公認為世界四大神劇之一。這套神劇,譜出了基督誕生的神聖與莊嚴,也譜出了上帝約定之救恩的浩瀚偉大。而英國,更是把彌賽亞與音樂家韓德爾,當成他們國家音樂史上的國寶。

彌賽亞神劇,由查爾斯詹南斯(Charles Jennens)根據聖經舊約、新約經文編寫成歌詞,韓德爾譜曲。共分三部,第一部有「天使報春」、「基督的榮耀」、「淨化萬物」、「聖嬰誕生」、「光榮屬於上帝」、「放牧羊群」,第二部有 「受難」、「醒來吧」、「哈里路亞」,第三部最短,宗教性也最強,包括「我 的救贖主活著」、「號角響起了」、「阿們」。

由於其神劇的本質,在演出的時候,必須要滿足以下各個要點,才可以算是上佳的演出:

  1. 神聖與莊嚴
  2. 整齊的樂隊奏樂
  3. 有些對神的讚頌部份如「哈里路亞」,必須要堂而皇之,由遠而近的高昂感
  4. 歌唱者的發音質量
  5. 歌唱者的情感表現,那份尊敬的情感
  6. 音樂不需要過份「爆棚」
  7. 人聲及和聲是要厚而不混

筆者在寫這篇文章之前,合共聽了9個完整版本的彌賽亞,發現了這套神劇的樂評,是最難寫的一次,也沒有人太多專業的樂評人會寫這神劇的版本比較;因為整個神劇,有獨唱、合唱及音樂幾個部份,沒有一個版本,可以被認為是標準示範。

筆者主觀上,是比較喜歡Hogwood指揮的一個版本,那份神聖的感覺,其他版本還好像有一份距離。而筆者在寫的過程發現,這樂評如要詳述各個唱片版本的細節,的確可以寫成一本十萬字的書;有見及此,這一篇只會非常粗略地講一下各個錄音給筆者的印象。

以下是對不同版本的簡單評價(各個版本都有其吸引之處):

霍格伍德指揮古代室樂管弦樂團

首先介紹的是霍格伍德指揮古代室樂管弦樂團,這一個版本算是其中一個最宗於傳統的一個版本,也用上古樂器演出。一開始的序曲,給一爽快、耳目一新的感覺,證明了古樂器不一是呆版的聲音。這一個版本,不是以原本神劇的表現方式,好像一場演唱音樂會的表演,地點也選擇了教堂;可能也會有利於各個表演者的發揮 男高音,可算是整個演出中表現是較弱的一環,音量比較細,很多地方都聽不清楚。合唱和樂團,都是完美。總括而言,筆者認為Hogwood指揮的這個版本,都可算得是數一數二了!

約翰路德指揮皇家愛樂樂團和劍橋合唱團

這個版本的特色,是人數比較少,只有三十人的合唱團,對指揮來說是比較容易應付。男高音歌唱部份,真的是非常清新,沒有過份激動和震動。音樂部份,樂團不算最整齊,有部份音樂有些混濁。這一個版本,我會用簡潔、自然來概括地形容這一張唱片,非常自然的聲音,也應為聽眾比較易接受的版本。

馬利納指揮聖馬丁室內管弦樂團與合唱團

整套錄音的印象,是各個版本中比較「爆」的一個,樂團聲音乾淨利落。男獨唱者,以Powell的表現算是各大版本其中一個較好的,而女歌唱家Ameling的發音,在幾個位置有些奇怪,好像不懂那些字怎樣發音似的。可是表演多一點像歌劇的唱法,少了神聖的特質。

加德納指揮英國巴洛克樂團和蒙特威爾第合唱團

在第一部份的Symphony,雖然是要慢一點演奏,但這裡有點拉扯的不自然感,少了生氣。人聲部份其實是不錯,但指揮在安排上,很多細節位上樂團的聲音是不夠自然,指揮有少許過份地造作。成套彌賽亞裡,這一個錄音,最值得留意的部份可算是For unto us a Child is born。相對而言,這一個版本,力量及對比是足夠的,但沒有像Hogwood及Parrott的人性化。這個版本,對音響發燒友來說,是比較討好──主要取其動態。在筆者而言,此錄音不會是首選的版本。

皮諾克指揮英國音樂會樂團與合唱團

這一個版本,開始的序曲,沒有其他許多個版本的醒神,有少少「未熱身」的感覺。男獨唱者的音量還可以,但是在Accompagnato: Thus saith the Lord裡,由頭震音震到底,筆者不是太認同這個演繹方式。女獨唱者,在整體來說,感情豐富但音量太少,內容是聽不清楚的──這個一定要扣分。合唱和音樂部份,指揮的控制,算是相當不錯的。

蘇提指揮芝加哥管弦樂團與合唱團

蘇提版本,也是一個相當有名和高銷量的版本。除了你是指揮家蘇提的粉絲以外,實在沒有太大的理由去買,因為好像只有蘇提和樂隊發揮水準。歌唱家們的表現都相當一般;男獨唱者的音量好像不夠,需要用力的位置,好像因氣力問題而出現過份的震動,聲音不夠穩定。女獨唱者Kanawa的表現比男的好一點,但也有少許過份震音和每句結尾音都拖長了一點。合唱部份算是相對較好,但整體而言,相對很多版本都有所不及。

比切姆指揮皇家愛樂樂團與合唱團

這個版本,有好幾個特點的。從音響發燒友的角度,因錄得比較「HiFi」,絶對是值得珍藏的一個版本,也是著名的《企鵝三星帶花》天碟之一;自然有很多音響發燒友收藏。整個演出是沒有Hogwood 版的那份虔誠,少了安靈和平靜的感覺。男獨唱者的音量大及清晰,聲底相當厚,但有些地方少了一點歌唱性。女聲是很相當漂亮、清楚。Hallelujah是與其他指揮處理很不一樣的,少少快了一點,音樂佈局也比較緊湊。若然你是從藝術性作為評價的標準,這個版本未必能夠滿足你的所有要求。

巴羅特指揮塔弗納合奏團

這一個版本,原為emi的錄音,也是相當值得介紹,其特別之處在於是次演出也是用上古樂器,該神劇也得到了指揮霍格伍德的權威性肯定 首先,在序曲開始時,以相對緩慢的速度演奏,這是令我驚訝的!因為古樂器的音高Pitch較低,過份慢會有較多的餘音,會造成一種混濁感,很多時候都會著意加快一點速度。指揮的控制力,做到近乎完美,慢速還可以充滿集中力和色彩;極其精彩的獨唱和合唱,也是這盤的吸引力所在。可是,男獨唱者的音量,聲線不是時時都維持穩定。女獨唱者的音量不是太大,弱音的位置有時好像消失了一樣。總括來說,算是相當好,精彩程度都可算是聽過版本當中的頭三名。

科林.戴維斯指揮倫敦交響樂團與合唱團

這一張唱片的聲音,是非常清新和整齊,不過情感的表達,是明顯地比較淡;音樂有多好,少了一份虔誠的氣息,令這一版本在筆者心中大打折扣。筆者覺得很多時候,戴維斯是一個音樂君子,斯斯文文的,需要激昂的時候,他還是要刻意收歛一樣,少了一份激情──總是比較清淡。

 

原來筆者還有一個版本想比較,它就是由D.Willcocks指揮聖馬丁室內管弦樂團和劍橋國王學院合唱團,這一個錄音是著名美國音響雜誌《The Absolute Sound》的上榜天碟之一。不過,筆者找了好一段時間,都找不上這一個版本的錄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