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ed on Leave a comment

Famous Performances on “Moonlight” Sonata

(NOTE: English translation will be available later.)

筆者雖然很喜歡鋼琴音樂,但比較少在blog內寫鋼琴作品的評論;主要是筆者在2005到2008買了大量小提琴唱片, 少了聽鋼琴音樂而已。

今日為大家介紹的,是著名的貝多芬作品-《月光》;當然,在最後的篇幅,一定會介紹一些出色的演出。

這一樂曲寫於1801年,那一年正是貝多芬,開始對自己耳疾的憂慮;這可從他的書信看到。這首奏鳴曲之所以稱為”月光”,是由於德國詩人路德維希.萊爾什塔勃將此曲第一樂章比作”尤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閃爍的湖面上搖蕩的小舟一般”而來的。關於此曲,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,描寫當貝多芬給一對盲人兄妹演奏鋼琴時,風將蠟燭吹滅,而月光照射到他們身在的小屋;於此情此景,貝多芬即興創作了《月光》奏鳴曲。

這一作品,分為三個樂章,以下只會作出簡介,並不會詳細分析樂曲的結構。

第一樂章-持續的慢板,升C小調2/2拍子,三部曲式。

這個樂章情感的表現極其豐富,有冥想的柔情,悲傷的吟誦,也有陰暗的預感。

第二樂章-小快板,降D大調,3/4拍子,三部曲式。

這個樂章比較短,李斯特形容為”兩個深淵中間的一朵花”。它以截然不同的較快,作為把第一樂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樂章的緊張氣氛的連接部份。

第三樂章 - 激動的急板,升C小調,4/4拍子,奏鳴曲式。

雖然在調性上與前樂章有緊密的聯系,但表達的情感則完全不同。第一主題是熱情不可遏制的沸騰和煽動性,尤如激烈的狂怒,又好像是連連的跳腳聲。第二主題像是從心底裡發出來的申訴。在尾聲中,連續的八分音符,使沸騰的熱情達到頂點,內心的激動完全表現。

《月光》奏鳴曲,是古典樂派開始向浪漫樂派轉變的作品之一。

這個非常熱門的曲目, 聽過的版本真不少, 可是值得推介的不多。

1. 吉列爾斯(Emil Gilels)的錄音

他處理貝多芬多個鋼琴作品,都是教材級的示範。在第一章,淡淡的抒情; 到第二章,好像加了一點力量,準備迎接第三樂章的高潮; 到第三樂章,他好像要把所有的力量爆發,剛勁有力,好像怒吼一樣。

2. 巴倫邦(Daniel Barenboim)

在他的藝術生命之中, 他真越來越少彈琴, 轉了行當上指揮
這一隻唱片, 應是他在太太死後, 鮮有的鋼琴演出; 更特別的是這張唱片, 他不是為emi錄製而轉到dgg
在聽這唱片之前, 我對他琴音的印象一直麻麻…但聽過這一張唱片, 好像要令我改觀。
可以說是我聽過最好的巴倫邦 喜歡他的人可能感覺更深刻,我特別喜歡他彈的第一部份,那份溫柔之中滲出一流流悲傷之情,實太人感動。

除了這兩位大師的作品,還有其他值得留意的佳作

3. 魯賓斯坦(Arthur Rubinstein),他在1962年的錄音,他在第三部份的氣勢相當強勁,但第一部份在情感的表達不及以上的作品。筆者主觀上覺得第一部份,好像太刻意慢速彈去表演冥想。

4. 古爾達(Friedrich Gulda)的作品,筆者介紹的原因,主要是他的處理手法是很獨特,受到不少人狠評。其中的第一樂章,漸強漸弱都異常平淡,動態也不大,有人話他無情。
另一方面,相反的觀點指出,他只是不願為音樂加添外在的感傷。第二樂章,他彈得比較慢。第三樂章則相當大對比,顯得多了一分活力,音色的變化大及強而有力,指法精確,由頭到尾都聽到是大師級水平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